:::

有「雞」可尋,有蛋可吃

文/迦南護理之家護理長 林宗瑩

 

 

「爺爺、奶奶,走!我們一起下樓,看看庭院裡養的雞。」
趙爺爺:「這是母雞,妳們要再養公雞,才能孵出小雞。」「爺爺,牠們是生蛋雞。」
管奶奶:「咕、咕、咕……咕、咕、咕,我家以前也有養雞。」
田伯伯:「牠們生蛋了嗎?」

  動物輔助治療在台灣行之有年,應用於心理、社會、教育、職能、物理、語言、護理、健康等不同的專業領域。是以動物為媒介,達成服務對象在認知、情緒、人際、教育、復健、壓力調適等功能。

  「只能關在同一個空間裡,哪裡都不能去」是長者抗拒搬進住宿型機構的原因之一,因此機構更須在老齡社會變革和創新中,不斷思索以「去機構化」的照護模式來因應。迦南護理之家於去(2023)年三月建構戶外庭院的開心農場後,接續再蓋一個「雞舍」,增添住民的生活樂趣,融入社區生活。

養雞趣

{638447985015724408}_P10-01W.jpg

▲攝影/林宗瑩

  跟迦南長輩一起養雞後,才知道小雞有小雞飼料、中雞另有中雞飼料,顆粒較大一點點,成分也不大相同;除了使用穀物飼料外,還需搭配黑水虻來補充雞隻的高蛋白質;要讓母雞生蛋,營養也要足夠。給雞隻的生活環境也相當重要!雞舍的飼料槽、飲水器、防止臭味的粗糠、雞隻夜間休息的棲架,一點都不可馬虎。和護家合作的在地小農也帶著長輩一起用乾稻草鋪陳、製作供牠們安心生蛋的生蛋巢(上圖)。

  去年五月開始飼養約三個月大的五隻生蛋雞,飼養過程帶給照護團隊同工及長輩許多療癒的趣事。不時可看見在戶外的蛋雞們跑到落地玻璃窗旁乘涼、休息、躲雨,經過室內落地窗的家屬、長輩、同工都會停下腳步觀看一下蛋雞們的活動樣態——那裡啄啄、這裡抓抓、慵懶地趴著;要餵食時,蛋雞們會瘋狂地奔跑,情景真的非常療癒。

  颱風來了,下著大雨,雞成為在迦南生活的話題。
同工:「快點、快點,蛋雞們嚇倒了,不敢移動;淹水了,需要去救牠們一下!」
李奶奶:「颱風天,樓下的雞有被吹走嗎?」
趙爺爺:「母雞還在嗎?」
……

撿蛋趣

{638447984895713343}_P10-01-2W.jpg

▲八月二日,田伯伯從雞舍的生蛋巢裡撿起第一顆蛋。攝影/林宗瑩

{638447985240871486}_P10-03W.jpg

▲小心呵護著迦南自產的第一顆蛋,管媽媽開心的留影。攝影/林宗瑩

  第一顆蛋即將誕生,同工們連午飯都不吃,不怕餓肚子,只為了迎接那歷史的一刻。盼了許久,去年八月二日蛋雞們的第一顆蛋終於生出來了!養雞雖然需要花時間照養,但是看到雞生蛋了還滿有成就感的。我們也與長輩們分享,安排長輩們下樓撿起「第一顆蛋」,喜樂的心全寫在臉上!

  大家開始議論紛紛,這顆蛋可拿來做什麼料理?有「迦南大廚」美名的趙爺爺說:「一顆蛋,只能煮蛋花湯。」往後的每一天,蛋雞們陸陸續續的量產,也成為長輩們加菜的菜餚。更有趣的是,長輩們把這些迦南自產的雞蛋視為珍貴食物,開始會數算冰箱裡的雞蛋有幾顆;怕雞蛋被一人獨享,建議要公平分享。於是在雞蛋上寫了「公」字,代表著公家使用。自己養的雞蛋就是不一樣,土黃色、又大顆,長輩們直呼「很好吃,自己養的又安心」。

經濟循環 提升自我價值

{638447985428103769}_P10-04W.jpg

▲趙爺爺(中)在六樓所住的簡易廚房裡煮茶葉蛋。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主任江姿儀(右)、迦南護理之家照顧服務組組長郭雨祥在旁打下手。攝影/林宗瑩

{638447985147153636}_P10-02W.jpg

▲趙爺爺(左)在筆者(右)、江姿儀主任陪同下,到東基辦公室外送茶葉蛋。趙爺爺特調的滷汁散發誘人的味道,吃上一口真是唇齒留香!攝影/葉自強

  長輩透過餵食、製作生蛋巢、撿雞蛋,喚起長輩過往的養雞經驗,運用懷舊方案活動延緩長者失智、失能。雞舍活動維持身體機能,蛋雞們產下的雞蛋,製成茶葉蛋,讓長輩走到臨近的東基分享,販售所得用於買飼料、滷包等,也是一種循環經濟,促進及維護高齡者的自我價值。雞的價值不僅是產蛋,更能成為生活中的重要陪伴、日常餐食、經濟來源,形成友善循環。

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

服務內容:失能、身障者長期照護,輕度失智照護,健康長輩短、長住,短、臨托,安寧照護等。
服務電話:(089)960-220分機6111

「東基公益」雙月刊161期(2024.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