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每月一「慧」,「食」在溫馨

文、攝影/迦南護理之家護理長 林宗瑩

 

 

  「好久沒吃到黑糖糕」、「我想吃菜頭粿」、「端午節快到了,要吃粽子」、「冬至了,要吃湯圓」、「我想要吃豬腳」……時而聽到迦南護理之家住民叨唸著。這些長輩熟悉的傳統美食,總是讓他們回味、特別想念。

  時不時長輩也會說起自己做菜的經驗。過去沒有這麼多的電器用品,很早就得起床升火燒柴、備料、烹煮,每天都要煮給全家大小;現在年紀大了,手腳不靈活,有時候會忘記放了多少鹽、糖,味覺也沒那麼好,做起來的味道差很多,孩子們就說不要煮了,甚至還會忘記關火,發生危險。長輩隨著年紀漸大,記憶力衰退,這些過往他們認為很容易的事情,現在也感到困難,久而久之,不但失去煮食的信心,甚至被家人限制,逐漸也失去能力。

  在住宿型長照機構裡,餐食有人備好、環境有人打掃、衣服有人洗和摺……看似很安心的照顧方式,其實這些有餘力可自主執行的部分,似乎被取代了,被照顧者的身體機能可能因此走下坡。不禁思索:住在機構的長輩,有機會重拾部分既有功能嗎?

  答案是,可以的!

慧主廚時間,重建生活能力

  不妨從照顧中規劃,邀請長輩做一些簡單的家事活動,週而復始,力行「生活即復健」的目標,護家活動組所設計的「慧主廚時間」就是一例。每月一次,由平時就喜歡製作小點心的照顧服務員陳錦慧化身為「慧主廚」,發揮好廚藝,帶著長輩動手做。

{638239884204268903}_P12-IMG_8503(加箭頭)W.png

「慧主廚」(如箭頭所示)正帶領長輩一起做草仔粿,既可訓練並減緩長輩身體、認知退化,同時促進其精細動作。

  每次烹飪活動的設計,著重飲食質地挑選,並配合節慶特色,依每位長輩的功能與能力參與製作步驟,讓參與者都能享受如家庭般的情感。從碗粿、紅龜粿、湯圓、肉粽等傳統美食,到清爽好入口的雪花糕、水果涼凍等甜點,參與過的長輩們從過程中產生了共同的話題,開心又吃得滿足。在服務人員的引導、半協助下,鼓勵長輩從事過去最擅長的領域,完成一道道可口點心,從中也重建生活能力。

喚醒記憶,共享食光

  「 阿嬤, 這個菜給您挑」、「 阿嬤,妳幫我擺盤」、「 阿公,這個湯匙記得洗喔」……失智長輩無法獨力完成煮食,但可安排較簡單的操作。例如:挑菜和洗菜、擺餐具、簡單擺盤,讓他們很有參與感之外,過程中也不會讓長輩感覺自己動作慢或有挫敗的感覺,反倒使他們很有成就感。

{638239884353607455}_P12-02美嬌阿姨W.png

長輩共同完成了水果奶酪及盛盤後,住民美嬌阿姨(右)與「慧主廚」一一分送給其他住民作為當日的下午點心,長輩見到面即歡喜打招呼。

  對於過去擅長煮菜的長輩,則有機會勾起他們的久遠記憶,活動中彼此互動及分享過往經驗,有了共同話題,打開話匣子有說有笑。服務人員帶領下,長輩逐步完成餐點的製作,也在「一起動手做」的過程,增進彼此的情感及交流;還可將完成的點心,分享送到樓層給其他長輩共享美食。

  雖然年長者或失智症長輩大腦功能會慢慢退化,多數對快樂、回味無窮的記憶還是清晰的,譬如過往拿手的技能也都還記得。照顧者過多的考量,而未讓失智長輩有機會做事,反而剝奪了他們仍存在的生活能力。經過有共通話題的煮食活動,參與的長輩都樂在其中,勾勒起回憶,頭頭是道地講起過往煮食經驗,也在分送、分享美食中,增加住民之間的互動、社交機會,無形中增加活動量也提高溫馨好感度,像是「好友同樂」,真是一舉數得。

增加成就感,再創價值

  照顧不應只是被動給予,透過簡單的生活作息,也可執行「增能」訓練,退化的能力漸漸「復能」。護家推動長輩在安全環境下,可以自行煮食想吃的食物,其實住民當中就有一位頂頂有名的大廚——趙爺爺。過往是個廚師,在護家的生活中,不時展現好廚藝,九十多歲的他,從採買到製作,一手包辦,煮一些擅長的料理(水煎包、蔥油餅、牛肉湯麵等),並不時分享給同樓層的長輩及服務人員。「好吃!好吃!」每當我們這麼說,趙爺爺就靦腆地展現他的笑容,也會跟我們分享要怎麼擀麵皮,才會最Q、最好吃。

  受照顧的長輩,若能找到有成就感的專長與嗜好,不僅能維持其認知功能,在獲得成就感當下,也跟著提升生命的意義、尊嚴與價值。

迦南銀髮生活福祉中心

服務內容:失能、身障者長期照護,輕度失智照護,健康長輩短、長住,短、臨托,安寧照護等。
服務電話:(089)960-220分機6111

更多了解......

東基公益雙月刊157期(2023.06)